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19-09-18 16:00:07   点击:60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当人工智能来袭,未来我们的职业都将被机器奴役?

原帖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AlphaGo打败了李世石,让人工智能惊艳了全世界。全球至今已经有近千家人工智能公司遍及60多个国家的十几个产业。硅谷正在掀起一股新的人工智能投资与收购热潮。在国内,BAT挂帅,各大科研机构扛旗,涉及人工智能的公司也正在不断增加。

抛开电影里科幻的想象,以及“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晦涩,让我们来简单解构下,这个很“玄”又很“炫”的行业。

文| 杨洁
来源| i黑马(iheima)

AI时代到来:方兴未艾的创投风口

走过了整整60年,起起伏伏的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热潮。硅谷已经为人工智能而狂热。

没有一家巨头愿意错过这个风潮。Facebook在打造了FAIR巴黎实验室,开发人工智能助手“M助理”之后,当了爸爸的扎克伯格在2016年的新年愿望中表示要打造一个“人工智能管家”。除了AlphaGo和无人驾驶,谷歌也将推出可回应语音询问和下电商订单的智能家居,挑战亚马逊Echo和苹果的Siri。

据外媒报道,硅谷已经有19家公司在设计无人驾驶车,超过6种移动机器人在商业化阶段中,其中包括机器人旅馆服务员和无人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2015年针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投资额达到6.81亿美元,较2011年的1.45亿美元增长近四倍。该公司估计,今年该数字将达到12亿美元,较去年上涨76%。

同时,硅谷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们也走进了被巨头“买买买”的时代。8月7日,苹果拿出了2亿美元,收购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创业公司Turi。在此之前,苹果还收购了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识别情绪的Emotient,以及语音人工智能公司VocalIQ和Perceptio。

近一点的消息是,英特尔用3.5亿美元收购了深度学习创业公司Nervana Systems。很明显,在移动领域错失先机的英特尔不想再错过AI的趋势,而AI的发展正对基础芯片的运算能力和功耗提出了挑战。在9月6日,英特尔再次出手,买下计算机视觉处理器公司Movidius,加速进军无人机、机器人和VR领域。

国内的巨头们也不甘落后。李彦宏说:“互联网的下一步是人工智能。”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大脑揭开面纱,而问世一周年的度秘,已经在前不久的直播网站上,为里约奥运会的比赛做人机同台解说了。早在2012年,华为就成立了诺亚方舟实验室,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大规模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社交媒体和移动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机器学习理论等。

一个新兴的投资风口也在国内形成。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到场景应用,不同规模的投资机构们对不同领域的创新公司们纷纷抛出橄榄枝。IDG投资了智齿科技、商汤科技、科沃斯机器人、小i机器人等,红杉资本投资了地平线机器人、格灵深瞳、大疆科技等,真格基金投资了助理来也、亿航无人机等,旷世科技Face++、小鱼在家等是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

2016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事件共有48起。和几乎所有科技领域一样,AI领域初创公司所处融资阶段也以天使轮和A轮为主。但是,由于AI领域的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原因,投资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千万美元也并不少见。

从细分领域来看,机器人仍然是融资的主流。工业机器人中,李群自动化继去年获得红杉资本的3000万元投资A轮之后,在今年再次获得了B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服务机器人也开始逐渐走入主场。优必选和ROOBO均在今年获得了亿美元级别的融资。

专家大咖“下海”创业已经成为主流。余凯在去年创办了地平线机器人之后,吴甘沙创办了驭势科技专门研发无人驾驶,而就在不久前,中科院专家山世光也宣布成立人脸识别公司中科视拓,并已获得了线性资本、紫牛基金、地平线和明势资本等的首轮投资。

“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说。在他看来,随着AlphaGo最终战胜李世乭的胜利,代表了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未来的开启。

机器怎么替代人类:被改变的不只创投界

未来任何公司都将是人工智能公司。今年3月,李开复说,未来10年AI会改变每一个产业,而且50%的工作都会被AI取代掉。

和人工智能的前两次浪潮不同,在这一次,作为机器学习研究中的新领域,“深度学习”的发展给AI时代的很多应用,带来了真正实现的可能。它建立和模拟人脑中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百度大脑”就是通过深度学习来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参数规模达到百亿级别,构建了大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

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为人工智能实现商用带来了曙光。不仅仅是那些建立起了专门实验室、挖走大学里的教授和专家们巨无霸在推动人工智能,无数相关的创业公司们也正在遍地开花,它们通过输入海量数据,训练神经网络,让机器学习和改进算法,实现某种应用。


人工智能的范围在扩展,多种工作任务在深度学习出现后,都使得机器辅助人工成为可能。甚至,多数和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都在开始被机器取代。

在专用应用和通用应用两个方面,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人机交互不同的技术层面,人工智能正在不同的领域遍地开花。

在语音/语义识别方面,除了为人熟知的占在市场前列的百度和科大讯飞,更多的创业公司正在进入不同的垂直领域。

商业中最简单的客服工作正在被机器所取代。以前的客服中心和呼叫中心,动辄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排排的座位和此起彼伏的电话接听的声音。而智齿客服在语义识别技术的应用,让智能客服开始逐渐取代部分人工。智齿问答机器人可以寒暄卖萌,也可以比聊天机器人更准确理解用户需求,精确回答业务问题。同时,它还能辅助人工客服解决问题,并生成工单,带动公司其他部门的协同。

智能硬件和可穿戴曾经一度火热,如今已略显停滞,但亚马逊的Echo在其中一枝独秀,因为它在里面注入了最新的语音识别助手“Alexa”。除了听音乐,用户还能用Echo叫外卖、打车、安排日程、查询天气。

在语音服务技术提供商云知声的体验间里,陈设着多种已经正式上市商用的智能家居和车载产品,窗帘和灯光可以语音控制,乐视超级电视X55和华帝抽油烟机已经能够在家庭场景噪声下唤醒和操控。云知声与美的合作的智能空调挂机也即将上市,使用者可以在5米内通过语音控制空调的开关和温度,还可以通过红外线感应使用者的体表温度,控制空调的风速和温度。


*医疗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云知声供图)

“刷脸”是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一个词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在人脸识别方面,Face++的技术已经被用在了身份识别、金融风控等领域。在支付宝的“笑脸支付”服务中,它允许用户通过自拍照来确认付款。在3年内,Face++以云服务的方式,为超过一亿人刷了脸。

在动态视觉检测方面,格灵深瞳的人眼摄像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它的计划是,模仿人眼的成像功能,采用像素动态瞬时分配技术,50米外获取可识别的高清人脸。或许在未来,监控和搜寻犯罪分子,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和快捷。

汽车司机,也是人工智能即将取代的对象。谷歌、百度、特斯拉之外,Uber的无人车在今年上路测试,在国内,地平线、驭势科技等创业公司也投入了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研发。

美国深度学习创业公司Enlitic能帮助医生全面地对各种医疗数据(包括医疗检测图片、医生检测笔记以及临床实验测试等)进行利用及分析处理,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辨别到异常的医疗检测结果。

律师也是。在硅谷,Legal Robot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查找法律文件里的漏洞和解释细则,让普通人不必付昂贵的律师费也能绕开各种合同里的坑。

优必选的阿尔法智能机器人在春晚分会场,曾经为孙楠伴舞。阿尔法算得上真正解决了直立行走,并实现舞蹈动作的机器人,全身上下有16处关节可以扭动。在过去的半年里,先后有两款加载了图灵机器人Turing OS系统的智能机器人投入量产:乐迪和哆啦A梦机器人,这两者均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陪伴型机器人。

“在未来,偏机械性劳动的工作、能在一个有限的集合下做出判断的工作,都将逐步被机器所取代。”Face++联合创始人唐文斌预测。

身处不同消费领域的创业公司也开始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创业的格局开始被AI所改变。“我们原来用计算机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地方,如果运用新的技术的话,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善,至少是从质量上来说,应该是两位数以上的百分比提升。未来我们是数字化的生活,数字化的背后是软件,软件的背后是算法,而算法现在正在发生重大的革新性的变化。”蒋涛说。

比如滴滴。滴滴研究院通过研究每天真实的滴滴出行平台上产生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如何产生进行二次追踪的数据,实现提高出行效率的结果。每收到一个订单请求,系统会针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车主、用户做多次路径规划,并从中选择双方最优的匹配选项。滴滴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移动的智能出行网络,包括随区域、时间变动的定价、订单的高效匹配、根据供需预测之后的司机运力调度等等。

比如以算法推荐新闻闻名的今日头条。它以机器学习技术,向用户智能推荐其最适合阅读的内容。8月,北京大学计算机所与今日头条实验室联合研发推出写稿机器人“奥运AI小记者Xiaomingbot”。

不久前,搜狗的知音引擎发布,我们修改输入的文字只需要动动嘴唇,把“弓长张”修改成“立早章”,输入法也可以心领神会。Airbnb在通过算法指导定价;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的智能推荐,把用户画像和购买预测关联起来。

“你未来的生活都将是人工智能决定的。”蒋涛说。

投资未来:喊了那么久的春天真到了?

巨头和创投界为什么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因为它有很大可能,将是通往未来的入口。

喊了这么久,那么,人工智能的春天真的到了?如果你期待的是机器能够像电影《人工智能》或者《Her》那样拥有人类的感情,那么很遗憾,还为时过早。像《黑客帝国》那样去统治人类,更是遥远的事情。

人工智能在逐渐落地,但还欠缺更多的商业化场景。更多的技术也是还在起步阶段。即使是微软苹果和谷歌,至今也没能从这棵树上摘到成熟的果子。大数据的价值都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能真正从其中获利的公司还是少数,而人工智能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的能力,需要技术和机器在真正的商用场景中得到应用。

我们或许不知道未来确实会成为什么样子,以及究竟哪些公司会在其中生出。但是,就如同我们站在功能机时代无法预测智能手机的未来一样,必须去为此布局,一旦晚了可能就错过一个时代。

智能手机的故事讲了一大半,所以,人们开始思考:如果智能手机不能一直统治未来,那么下一个人和信息连接的入口将是什么?“我在谷歌的时候,我们思考,未来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取代手机,它会是什么样子。手机是强行把我们和其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分割开来,那么未来的设备是否能让我们同时进行这些?”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CTO赵勇说。在谷歌时,他曾参与Google Glass的研发。虽然Google Glass最终失败了,Apple Watch也一路走低,但是,深度学习的推进下,巨头们还是不会放弃这样的可能:语音和视觉、动作等,是否将会是下一个智能时代新的入口?


*格灵深瞳威目车辆特征识别系统(受访者供图)

特斯拉与Google的无人驾驶、亚马逊的Echo、苹果的Siri和微软小冰,百度大脑和度秘,以及京东与菜鸟的物流机器人都只是个开始。我们不知道故事的发展会如何,但有一点可信的是,智能化总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环。

“未来的十年会带来一个新的格局,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对于投资人,我觉得都会看到一个新的机会。技术的又一波的大浪过来了,每一浪对前一代的业务模式包括巨头都是很大冲击。PC时代,微软、英特尔最强,在互联网时代它还有一点威力,到了移动时代就变成苹果、谷歌在最前面。再过十年会什么样,就看谁在人工智能上、在AIR上取得领先。”蒋涛说。

巨头们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Google Brain在去年开源了其第二代深度学习技术 TensorFlow,被使用在 Google 搜索、图像识别以及邮箱的深度学习框架。2015年,马斯克与其他硅谷科技大亨共同创建OpenAI,制造“通用”机器人和使用自然语言的聊天机器人。亚马逊在去年开源了Alexa,Facebook和微软也先后开源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框架。前不久,中科院计算所山世光带队研发的SeetaFace人脸识别引擎也全部发布在Github上。

人工智能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基于开源的AI技术,人工智能创业也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

“但现在两次技术浪潮之间窗口期会越来越短。”智齿科技创始人徐懿说。“要像以前一样,在新浪潮来临时颠覆巨头,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做通用平台,对创业公司而言,机会是非常小的。而在垂直领域内深入,和客户的业务紧密结合,做线下,机会也就越大。”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