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价值低,自身没有成长,如何自救?
如果你感觉目前的工作对于自身没有成长,天鹅君今天和你分享你9个小方法来摆脱低价值的工作带来的困扰。
文/李少加,公众号:少加点班(ID:lishaojia2015)
不少朋友问我:我的工作价值低,接近0,想跳槽又没企业看得上,肿么破?
OK, 首先你要知道,U’r not alone。与国内大学生数量相比,社会的高价值工作与高学历人才比例客观上严重失调,这远非吾等能左右的。
你身边肯定有一大波的难兄难弟也在等待着解围呢。
别担忧,当你点开本文的时候,就比大部分人抢先跑在起跑线上了。
不少人觉得:我毕业后就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里做些不起眼的破事,后面恶性循环,更难跳出。
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相对不利的形势,没有绝对不利的形势。
例如,我们都深知低价值工作的不利因素了,可是你曾经认真思考过你比那些高价值工作的优势没有?
在我看来,你至少有如下优势(排名不分先后):
➤ 深刻理解非精英阶级的特征、需求、痛点
一个出门开车、出差飞机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大众挤公交、挤地铁是多么苦逼的,他们也更加难以明白调个闹钟坐等支付宝微信红包的心情。
➤ 可支配精力更高
有些朋友可能会对此提出质疑:我的工作价值很低,却也天天加班啊。
但事实上大脑的精力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你白天跑个十公里并不妨碍你晚上多看两个小时的书,参加一个小时的培训。
➤ 转型成本更低
高价值工作容易深扎进具体的项目中,周边的圈子也是高度同质化背景的人,钻研高度细化专业问题。试问当代日新月异的社会,稍微不留意外界社会可能就已经变革了。
他们转型意味着——放弃高薪、多年的专业沉淀,成本极高。
反观低价值工作者,他们拥有更有的额外可支配精力,同等智力条件下,看准方向,稍微努力,毫不犹豫就可以转型,可选择性更多,更灵活。
➤ 扛压能力更强
与精英阶级的人竞争,你往往习惯了比他们付出多几倍的努力,却换来不到他们一半的结果,这会降低你的成果期待阈值,只要稍微取得成绩就能很好的鼓励自己。
而精英阶级的人恰恰相反,一直顺风顺水,一旦受到点挫折,更容易一蹶不振。
这点最好的例子就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个被宠坏又任性妄为的皇子,实则杨广年少的时候可是“美资仪,少聪慧”,腹藏乾坤,屡有战功。
而让他失败的恰恰是他对大业绩的追求——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最终透支了国家的钱财、人心。归根结底,就是精英阶级的自尊让他失去了理智。
总之,低价值工作莫慌,表面上看,你身处绝对不利形势,但你却拥有相对优势,远不止我上面举的四个例子,望君能善用之。
下面,我将简单分享下:身处低价值工作扭转战局的九种可行方法。
1、最重要的一点:扭转你的思维习惯
任何不幸事件,你挖掘出其中的好处,它就是件好事。
多年前我从研发转咨询的时候,做足了准备,好不容易等待到一个面试机会,自信满满地去,结果面试时被批得体无完肤,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类情况很常见,人会因而一蹶不振也正常。
但这件事很精准地帮我检测出了自身的不足,而且免费。
而我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提升了沟通表达力,第二次面试的时候跟之前判若两人,顺利拿到offer。这难道不是件大好事么?
另外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相对优势”,不再赘述。
2、逆向推导,主动请教,获取经验
有位做行政的朋友认为工作没有成就感,自学了一阵运营,苦于没有实践经验,想在公司内申请转岗,但运营暂时不招人。问我有何建议。
我:你们运营的同事每天主要工作做什么?
她:目前了解到的主要就是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文。
我:你看下官微、公众号每天的文章,让你来写,你写得出么?
她:其实大都是引用其他的资讯,配下图,难度不大。
我:很好,不过你还是要了解为什么策划这类内容,每次内容推文后是否达到初衷,如果没有达到初衷,后续是怎么调整的,另外,它们还在哪些渠道吸引用户了没?为什么选择那些渠道?
她:哦~有道理。
我:另外,可以请教下有没投放广告,拉新引流在哪个渠道上收效好,有没周期性进行促销活动,活动成效等等,这些问题,都算不上机密,一般都会回答你的。
她:恩恩,确实是。但……我跟她们不熟啊。
我:你可以花钱单独请其中一个聊得来的吃餐饭啊?
Tip:
当你基本清楚一项工作业务的目标、衡量其好坏标准、如何运作,最后补上具体操作的技能,基本上就可以掌握这部分业务了。对不懂的问题,多思考,多问,主动,主动,再主动。
再进一步,你甚至能从外界的产品中获取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例如,前阵子我玩了下微信运动,它有个一万步“捐步功能”,然后就能兑换公益基金。
这是多么妙的一招,如果仅仅是利用步数排行榜的“攀比”心理的话,用户很容易就腻了,但如果加上公益,就会让用户觉得自己走路很有价值了,“赋予产品更多的意义”,这是我一直认为很重要的产品理念之一。
当然,这招还有个潜在的推广作用,你走了那么远(想要嘚瑟),捐了步做了公益(更想嘚瑟),截图晒朋友圈就自然而然了吧?那么,是否可以移植利用呢?
对目标领域保持高度敏感性,多观察、想的远一点,深度思考,也能成为工作经验哦。
3、认清自己,定位方向,借力突破口,完成转型
转型成本低的优势又充分体现了吧。
别小看认清自己四个字,我在招聘过程中发觉,工作了三五年还没搞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的人占相当高的比例。
有前景的行业很多:中老年人服务、大健康产业、智能化、VR、共享经济……但唯有认清自己,充分利用独一无二的优势,再努力进入到朝阳行业中,才更加容易赢得竞争。
Tip:
找到一个关联切入口会让你事半功倍。
例如,你目前从事的是银行客服,但你非常想进入教育领域,那不妨先从教育行业的客服开始,这样切入的难度会低很多。
4、提升效率,对低价值事项说NO,尽量挖掘剩余时间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低价值工作的朋友在工作圈中容易成为受欺负的部门,例如,一些业务部门的同事贴个发票啊,填个单据都可能让你代劳。
类似这样的情况可以找个华而美的理由婉拒。推荐说辞,“我很乐意帮你……但是……反而降低公司效率……建议……来处理综合效率会提高很多(乾坤大挪移)”
尽量用公司的利益来说服对方。
Tip: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高频的相似问题,尽量把它们整理成“自动化”文档/流程,这样也可以极大地减少重复的工作量。
5、缺乏创新体制中的微创新会更耀眼
这里必须再次提到“相对优势”,与大量身在低价值岗位中的群体相比,你只要稍微努力一点(例如看了本文的你),也许就能崭露头角了。
例如,我刚做咨询时,发现早期的产品方案清一色是抛开客户自吹自擂风格的:公司多牛叉,产品是什么,亮点是什么。
在跟客户交流时也验证了我的猜测,对于这种复杂的产品,很多客户领导压根就不了解它有何价值,如此更对那些卓越的技术参数失去兴趣,成单率往往不高。
后来我就全部改成说人话的风格:这个产品是在什么场景使用的,让他主动回忆自身陷入该场景时的痛苦,紧接着秀出使用前使用后的变化,并摘录诸多企业诟病的痛点进行例证,对于懂技术的客户再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
通过这样的改进,明显收到了成效。
Tip:
多站在你的受众立场思考你目前的工作哪里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6、主动推荐自己
公司会让你去面试,基本上简历关(即过往工作经历)已受认可,剩下的面试本质上就考核三大因素:脸缘、基本表达、以及验证简历真伪。除了“脸缘”是感性因素之外,后两项因素自行锻炼都基本上能达到满分。
到了面试环节通过率基本上能达到30-50%。
所以,在你做足了转型准备后,不断地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曝光、跟亲朋好友告知自己的转型计划,让帮忙推荐。相信很快就能收到面试机会。
充分利用你的抗打压能力,不断尝试,失败了对你没有影响,而一旦成功,喔~
7、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全力以赴
就好比我们做运营的,只要在用户的引流、活跃、转化、留存的任意一个环节比业界平均水平提升5%的体验,一段时间下来,用户数与活跃数都能比竞争者有明显的区别。
而我们想转型面试的时候也是一样道理:
简历的表述上,可以多凸显价值,措辞上可以多用易于理解的大白话,因为HR们看简历的时间非常短,提升5%。
投简历时,别一按投递就了事了,可以多说几句证明你的用心嘛,例如,提下你对该公司所处行业的热枕,对一些行业前景的认真思考后的看法等等,都可以是加分项,又提升5%。
面试时,面试前别迟到,面试完后道声谢,把会议室的凳子推回原处等等任何细节都可能引起别人的好感,再次提升5%!
8、准备一个惊喜
苹果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乔布斯为用户不断地创造惊喜,人人喜欢惊喜,面试时也不例外。
既然你已经为争取这个“转型面试”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了,那么,不妨再走远一步。
面试前,可以先根据你要面试的岗位,以及该公司所在的行业特征,准备好相应的输出作品。
例如:
如果你面试的是运营,那么你别仅限于谈自身的丰富经验,还可以重点阐述自己的优势能为该公司的具体业务产生的实质价值,甚至再进一步,准备后续的工作开展方案,并现场告诉对方…
相信我,当好的工作机会来临时,提前准备这些作品,哪怕是为此熬夜“加班”也是一件高性价比的事儿。
9、充分利用冗余精力,集中发力于资讯库、技能库、方法论
总结下,其实成功的逻辑很简单。
成功 = 尝试次数 X 成功率
上述的九种方案中,有七种是提升成功率,两种是提升次数,知道了方向,何愁不成?
本文信息量巨大,温馨替诸位复习下,加深印象,九道锦囊:
1、扭转思维,利用相对优势
2、逆向推导,额外获取经验
3、找准定位,切入口突围
4、持续优化低价值事务
5、随时寻找“微创新”
6、主动,主动,主动
7、细节的积累引发质变
8、准备一个惊喜
9、优化你的三大库:资讯、技能、方法论
最后,想对缺乏信心的朋友们说句:扪心自问,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有那么大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