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19-08-28 20:06:58   点击:68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怎样才能把读过的书真正变成自己的?

原贴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不是要你把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倒背如流,而是要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即你的气质、修养和眼界都会跟别人不一样。
文/何帆,公众号:即刻出版(ID:jikechuban)


我的阅读速度大概是这样:中文的大概两个小时一本,英文的一小时20-50页。


有朋友问我:“你怎么读这么快?”我觉得这是大家普遍的一个错误提问。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读书的关键不在速度快慢。


我把读书分成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其中精读又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科书;
二是研究生阶段需要读经典论文;
三是经典著作。


这三方面又各自有其不同特点。


读教科书和论文的过程是没办法快的,读得越细越好。另一个读教科书的心得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善于总结和归纳。把厚书读薄即读完之后要了解该书的框架和脉络,把薄书读厚即自己试图去整理。


那为什么读原著呢?因为如果你不读原著,你读到的将都是别人咀嚼改造过的东西,那是没有营养的,你都不知道在哪里已经偷偷地变了。


教科书、经典论文和经典著作是需要精读的。而在你毕业之后的工作中大多需要泛读,这就回到了之前说的问题:“你怎么读书读得这么快?”。


王朔的小说里写过一个情节:几个小混混到一个貌似读书人的房间里,看到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便说:“哟,这么多书,难道你都能背下来?”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其实这反映出一种常见的想法,即读过的书记不住怎么办。这里要注意,你读书不是为了记住,如果你读完全部将其记住,那么你拥有的永远都是别人的东西。上天有时候也是公平的,有些人就是有复印机式的记忆力,能做到过目不忘,但这种人往往缺乏创造力。因此你读完之后记不住,没关系,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的。 

还有一种错误想法是:很多人认为读书实际上是我注六经。因为我们本能地对书有一种敬畏之情,认为书都是专家、学者、教授们写的,自己就像个学生一样要去学习一本书。如果你怀有这种想法,那么你读完之后还是要还给作者的。这本书是朱振鑫写的,你把书全都背下来了,那么你所知道的还是朱振鑫的想法,所以你这是在给别人作注解。


那么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其实你想想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其实是为了六经注我,因此我读哪些书、怎么去读都是由我来决定的。书不是读书人的主人,而是读书人的奴隶,而绝大部分人都成了书的奴隶,从来没有起来造反过,所以他们成不了书的主人。


如果一本书很厚,印得很好,你读完之后说,这本书我认为就这一页写得好,那么你就把这一页书撕下来,把剩下的扔掉。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你对书的迷信就破除了。这或许显得有些夸张,但我想告诉学生的是:你要有胆量、有信心,以你的学习和研究为基础,去找需要看的书。 

泛读的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第一类是与你的研究或工作有关的。


比如你将论文题目定作《土地制度的改革》,那么你就要去找相关资料,这种情况下最能体现六经注我。当你有明确的题目之后再去寻找材料,你往往会在看不同材料时考虑怎么将其放到我的论文里。通过读别人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框架,到时就能清楚地知道:我要引用哪篇论文,我要摘录哪一部分,我要把这一指标、这个数据、这一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用到自己的论文中。这时你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在主动寻找材料。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也会迷失在文献的海洋之中,因为他读着读着就没有自信了,觉得哪篇都好,最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所以这时也要不断提醒自己要以研究为主线。李敖曾经说过:最好的读书办法是为了写作而读书。先有一个写作计划,然后根据写作计划来决定要看什么书。 

李敖还说过:要想搞明白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本书。这句话听起来很怪,我又不是专家,怎么写书?但实际上他说的是对的。就像上次我说为了掌握基本概念,最好的办法是当老师,也即为了当好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去当老师。顺便说一下,为了当好老师,最好的办法是去当学生去学。老师与学生最大的不同不是老师知道的比学生多,往往是老师比学生的学习能力强。


同样的,为了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好的办法是你把它写出来。如果你不写出来,你自己觉得自己懂了,但你可能在逻辑上是跳跃的,而当你写出来,你才能一步步地把逻辑理清楚。每一个研究生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即为了做一个专题研究而去泛读的经验。那你不妨将其用到其他方面。 

➤ 第二类是为了寻求不同的思想,你需要广泛地读不同领域的书,并进一步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


你慢慢会发现,层次高的人的一个特点是,他在不同领域都有所关注。这些人不是专家,但他们有很强的跨越领域的能力。如果你在一个行业里是专家,你就只能做一个工作。比如领导的一个特质就是能够融会贯通。因此你需要多读一些能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著作。

我个人体会是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克鲁格曼曾经讲过,经济学家只有一个样本即历史。如果你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过去的历史。如果过去的历史没有相关经验,比如货币国际化在中国经济中没有类似的经验,那么你就去看别人的历史,去看当年的日元、美元或德国马克,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参照。 

此外,我强烈建议大家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随着最近二三十年的心理科学发展,我们可以直接在不对大脑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观测到当某种情绪或心理认知活动出现时,大脑是怎么发生反应的。所以这样一点点积累下来,我认为这是一种革命,它改变了我们对人的认识的很多理解。 

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在这一前提下才能推出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但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是理性人,这就有点像哥白尼对人类思想的贡献,最后你发现你不是宇宙的中心,而达尔文的观点为什么具有进步性呢?因为他强调你最开始不是人而是猴子,甚至再往前是由老鼠那样的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这就不断地在打击我们的自尊心。现在被译为脑神经科学的发展打破了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性人的神话,这就迫使我们变得更加谨慎和谦卑。 

➤ 第三类需要看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例如生物学进化论方面有很多非常好的科普著作,像是道金斯和古尔德的书,它们会启发你用一种演进的思路系统地思考问题。混沌理论或复杂系统也会告诉你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比较流行的还有黑天鹅、转折点(tippingpoint)以及blink(研究为什么突然发生变化)。这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科普读物不一定与你的具体研究有关,但这会对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一些问题给予一定的启发。最后一类是纯粹出于兴趣而进行的泛读。比如你对喝茶感兴趣,想了解一些茶文化,这就完全出于一种阅读的快感,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读。 

还有一些人想提高一下自身修养,那可以去读一些经典著作,所谓经典著作就是大家都想读但都不去读的著作。还有一些人觉得经典著作应当正襟危坐地去读,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这样。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经典著作,你就需要有读经典的经历,但一旦有了这种经历,那就不是所有的经典都要用精读的方法去读了,这要根据你的取舍来决定阅读方式,你完全可以像翻小说一样把托尔斯泰的书翻一遍。你或许会说:“我这么随便一翻记不住啊?”记不住也没关系,或许你读一遍之后就忘了,比如我在读俄罗斯文学时,读个十页我就忘了,因为人名实在太长,但忘了也没关系,哪怕连故事本身也忘记了,但你的记忆中会沉淀下来的,读过和没有读过肯定是不一样的。


最后并不是要你把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倒背如流,而是要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即你的气质、修养和眼界都会跟别人不一样。此外,不要把目标设得太高,想把一本书都背下来,即使这本书很好,你能记住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观点或是一个故事,对你来说就已经很有用了。你从这本书选一个观点,从另一本书再记一个例子,最后你就会很博学了。你把某一点记得很清楚就能吓死很多人,你会突然在饭桌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什么话,大家会说:哇,你怎么都能背下来。你其实就记住了这一句话,而这样就能吓倒很多人了,所以把这一点一滴的东西积累起来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总之,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把心态放轻松,这样读书就会轻松很多。大家不愿读书的原因是觉得读书很累,实际上读书是最有意思的,并且也是最便宜的。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