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19-07-25 18:50:54   点击:46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没有怜悯心的人,是无能的人

原贴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0NTc4MA==&mid=2652744657&idx=1&sn=89e48d6a37873289cf977b21cc44b7a1&scene=0#wechat_redirect




没有怜悯心的人,
是无能的人
by 荞麦




[size=1em]很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有一年发水灾,来了很多流浪乞讨的异乡人。那个时候我们村也非常贫穷,遇到来乞讨的人,也觉得很难办。

[size=1em]一般情况下,如果讨钱,那是很为难的。

[size=1em]但如果是讨饭,则会尽量施舍,盛一碗饭,或者给两个馒头。
这几乎是民间救济最基本的准则:钱,没有。饭,一定要有。 

[size=1em]完美的场景是:有些讨饭的非常识趣。被天灾逼得平时的勤劳人要出来讨饭,已经内心惨痛颜面尽失,却还要维持最后一点自尊,给肉给菜都是不吃的,只吃最基本的可以果腹的主食。这样的话,施舍的人也更加难受了,同情心更甚,觉得自己的施舍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够完美的场景是:饥饿的人会偷田里的西红柿或者黄瓜这种能吃的东西。有时家中没人,也在门口张望,惹人担心。虽然最终这种行为也被原谅了。如果偷什么吃的被抓住了,被偷的人家还会塞给他两个馒头。“为什么要偷呢?”这样的抱怨也不是没有。但或许是因为淳朴的民风,大部分还是会想:“毕竟是太可怜了。” 大概是听闻本村民风善良,来乞讨的人更多了。其中很多人,看上去特别可怜,但讨的是钱,有些甚至都不是灾民。久而久之,村里人开始不耐烦,见到乞讨的就狠心关门,慢慢的,乞讨的人也就不来本村了。 我同情心的死穴是老人。但凡在街头看到老人乞讨,我是一定会给钱的。公司旁边地铁口有个沉默的老人,不说话,只是坐着,一种被绝望感笼罩的衰老和贫穷,经过给钱的人很多。后来有一天出了个新闻,是讲一个乞讨老人去银行存了一万块钱的硬币。虽然跟这个老人没什么关系,但自从有了这个新闻之后,给他扔硬币的人少了很多。 最近的新闻是关于一个女人,在丈夫离开之后,独自抚养两个生着肾病的小孩,这两个小孩并非她亲生。是爱,或者是她过分强烈的怜悯之心,令她负担起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重任。儿童节的时候,她在超市偷了一本《三字经》和一只鸡腿,只偷了一只,因为“只是给小孩吃我自己不吃”。可以想见,这则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唤起了大面积的同情,很快人们就进行了捐款。 或许就是因为捐款吧,事情开始发生了转变。首先是有人说她曾经也偷过白糖,于是有人说她其实是惯偷,根本不值得怜悯。而她自己则说之前从未偷过东西。接着就是听说这位母亲获得了30万的捐款,有人说:“我工作一年也拿不到十万,她竟然靠偷东西获得了30万。” 舆论很快分成两派,争吵不止。 这就是同情心奇怪的地方,它摇摆不定,非常脆弱。虽然它是一个美好的品质,但其实人类一直想要克服它的泛滥,因为同情心的背后是羞耻感。人类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是天生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不会游泳也要跳河去救陌生人的原因。当看到同类的凄惨情景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仿佛自己是有罪的。 所以此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部分人为之感到伤痛,想给予帮助来平衡这种愧疚;另一部分人却想克服这种愧疚感,拒绝承认这跟自己有关。 

[size=1em]从某个角度来说,没有比这个母亲更为圣洁的人了。她抚养两个不是亲生的孩子,而且这两个孩子还都有非常难办的疾病,丈夫离开了,她孤身一人为之受难,收废品、借债,给孩子治病。

[size=1em]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行为太过利他了,这其中甚至一点点的自私都没有。这反而导致了人们内心的反弹:真的有人这么无私吗?真的有人这么高尚吗?
后续的争论,都是这种反弹的结果。有些人咬死:“总之偷窃就是不对。”还有人说:“其他还有很多凄惨的人,都没有去偷鸡腿,也没有接受社会捐助。”其实说这话的人,并不一定真的认识什么是更凄惨的人,只是想象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再悲惨也不影响别人,不出现在公共视野中。想通过这种近乎无理的想象,来消解此时的不适感。 

[size=1em]这种心情我其实都理解。这是一种反抗。就像有人如果在你眼前淹死而你没能施救,人类会有一种自救机制,告诉自己,这都是他自己的错:“他为什么非要这个时候要去游泳呢?”
就像欧洲难民问题一样。难民刚刚开始涌入时,欧洲人民被同类的受难震惊了,敞开了国门。之后出来更多的报道,比如女生被难民强奸之类,被大肆渲染,是因为人们不想再承受了。欧洲人发现要承受这么多难民,是极大的考验,于是防御心理很快起了作用,开始更多倾向于把难民想象为可怕的、具有攻击性的人。 欧洲本来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大本营,但欧洲的难民事件却遭到了国内网友几乎一致的嘲笑:欧洲经济低迷,自顾不暇还去帮助别人,简直是作死。 这样的心理,在网络上蔓延。当大学生登山死掉的时候,人们说:“不专业还去登山。”当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时,人们说:“穷人干吗要生那么多孩子。”当一个女人被丈夫暴力致死时,依然会有人说:“她为什么不逃跑?她为什么要嫁个这样的混蛋?” 这种心理机制,减少人们对于同类凄惨命运的愧疚,也保护自己,让自己觉得:“这都是他/她自己的错。只要我不犯错,同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同情变为敌意,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中间没有过渡。只要有一两个因素作用,人们就会想放弃同情心,这很正常。但像现在这样,大家自豪于同情心的失去,对自己的冷酷充满优越感,也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或许与整个社会的气氛有关。当人们普遍乐观放松的时候,会更有同情心。而当人们紧张、多疑、焦虑的时候,对同情心的克服很容易就会过度,导致变成了恶意。人们开始对不幸视而不见,甚至过分丑化悲剧,或许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悲观,就像现在对弱者普遍的恶意。“你弱你有理?”几乎变成一个热门反问了。这种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之所以要对弱者如此苛刻,投射诸多恶意的想象,只是因为人们太害怕自己在这个社会里变成弱者了,所以千方百计要证明:他们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跟我没有关系,反而拖累了我呢。 

[size=1em]但事实是:贫穷和弱小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来不是追求的结果。没有人会去追求贫穷,陷入贫穷更多是命运,是社会结构导致的,这其中所谓的懒惰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
这些人都有一个天真的设想:人人都勤劳努力,所以就不会有贫穷。这只是一种无知。你之所以站在某个社会中间阶级,正是因为有人被你踩在了脚下,而对这些人施以怜悯,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酷和优越,而给予同情心这件事,既不酷也不优越,甚至有点迂腐。人人都想显得比别人聪明,总是急于否定别人的不幸,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了。但这其实一点都不高级,是极其无能的表现。 可以这么说,越无能的人,就越缺乏同情他人的能力。同情心的缺乏,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病态。就像为了孩子高考,而想杀掉小区里所有青蛙的母亲一样,简直演变成了一种疯狂。对他人的极度无视,对自己的过分重视,眼中只有自己,对所有利己事件都振振有词,这样的人,多半自己也很不幸,不管有钱没钱,都生活在一种不健康的焦虑中。 

[size=1em]我们跟他人之间,不管怎么区分阶级、国籍、贫富、性别……但本质上我们都是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之间的联系,比你想象的要紧密得多。想把他人的不幸隔绝在外部,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学习的,恰恰是尽可能去体会别人的痛苦,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尽可能去怜悯别人,珍惜自己的同情心。毕竟人生漫长,终有一天,你也会希望别人温柔待你。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