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20-01-23 15:59:31   点击:42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家书》评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开始喜欢上读古代史书类书籍。读来,你会发现书里真的包含了无数的真知灼见。会帮你把人生暗淡处撕开一个角,让人生哲理的光芒照进来。

  曾国藩是清末道光年间的知名政治、军事、理学、文学家,《曾国藩家书》整合了曾国藩先后三十年写过的一千五百封家信。

  其中,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也涵盖了曾国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些活动。饱含治国、治军、治学、治家、治己之道,即使现代人,在闲暇时间来阅读也将受益匪浅。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毛主席:“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两个敌对阵营的人,却对曾国藩的评价,都高度统一的完美。

  读《曾国藩家书》就是读“曾国藩”,就是读那个时代,也是读我们自己,“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书信是曾国藩记录生活的日记,也是鞭策自己的“圣经”。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更高地要求自己进步,什么中年危机?有多自律,就是多自由,这不是正是曾国藩一天天不断自我砥砺真实写照吗?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1、并非只有天赋异禀之人,才能成大业
  世间成大事者,大都有大胸襟和大智慧。

  但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之人。

  从14岁开始参加县试,先后考了9年、7次,23岁才终于勉强考上了秀才。据说名次还是倒数第二。

  20多岁考上秀才是个什么概念?

  对比同时代的其他名人:比他小一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县试,就名列第一,次年府试取中第二;李鸿章17岁即中秀才;稍晚几年的,康有为幼年时就已经被誉为“神童”,梁启超更是11岁就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

  许多年后,这个曾国藩在回顾自己时,曾自评为“吾生平短于才”,“秉志愚柔”。梁启超对他的评价则是:“‘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愚钝”。

  但正是这样一位先天并非聪慧之人,成就了伟大功业。

  不禁想起一部电影《阿甘正传》,男主角是一个智商有点低,一根筋的男孩。就是这样一位不机智,不讨人喜欢,没什么天资的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坚持自己的秉性,都是一心一意。

  所以,无论在何种境地中,他都能躲过灾难,并取得让人意外的成就。比如他严格遵守纪律,所以他在军队也得到重用;比如重情义,所以他才能拿到勋章,赢得尊重;他特别能吃苦耐劳,朝着自己想去方向,一路奋力前进,所以他赚取无数的财富。

  他的前进路上没有什么聪明绝招和讨巧的技艺,只不是都是一些朴素的理念产:坚持,忍耐,不断前进,重情重义等。但常常这些朴素的精神却被世人忽略了。

  曾国藩家书:走出人生逆境,不靠聪明绝计;需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2、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他有一罗筐的关于修身养性,齐国治家,治学的至理明言。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话是:“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曾国藩受了气从不说出口,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被京师权贵唾骂过、被长沙地绅唾骂过、被江西群豪唾骂过,更不用说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受过的质疑弹劾谩骂,没有一次不是和着血吞掉的。

  在我们一般人的心中,官场中这么历害的一个大人物,一定是处处牛气,一定是强势硬气。而实际,他虽于复杂又险恶的官场中频频高升,却一生严已律已,修身养性,几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一生。

  这样一个牛气闪闪的人,在遭遇逆境或委屈时,不是如你我凡辈一般,任性地意气用事。而是:“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这边的重点,一是坚忍;二是徐图自强。所谓的忍,不是伸着脖子穷挨,而是忍下来咽下去的同时,你要想办法去变强大,求发展,找出路。

  他还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现在年轻人,别说侮辱,受点挫折就放弃。何谈长进?

  有许多年轻人,在职场,一点小不顺,就摔手走人。做项目,或搞创业,遇点困难或不如意就放弃。受不了委屈,挨不了逆境。如此,即使再聪明,也只会是半吊子,难成大气。

  人生没有一番风顺,谁都会经历艰难困苦。你我若要想成事,就要学会坚忍,小不忍则乱大谋。然后,要努力做到先人所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3、忍耐和坚持,是走近成功最有效武器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这是一个下棋的术语,就是说会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盘你看不到有多么神奇的一招。积胜在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

  曾国藩的战略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他从没有哪一场战役是妙手得胜,他总结自己的得胜之道,就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战斗力极强,大清国20万八旗兵和60万绿营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击,可最终却毁在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手里。

  曾国藩从来不与敌军硬碰硬地直面交锋,即使在胜算很大的情况下也从不主动发动攻击,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城外扎营,然后挖战壕、筑高墙,把进攻变成防守,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只要一有时间,湘军就开始不停地挖沟建墙,结营扎寨。然后,切断敌人粮道、斩断敌人补给,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这就是“打呆仗”。

  没有多少人,只靠自己那点聪明才智就能讨巧一世。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忍耐和坚持中靠近用胜利。

  我们凡人更是如此,在选定我们的目标后,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不要想着靠什么聪明才智找捷径。

  世上捷径,其实才是最远的路。

曾国藩有一幅对联说: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