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20-01-03 20:12:57   点击:45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读苏东坡

人生在世,谁不碰到挫折?少数命运的宠儿也许一帆风顺的走过来,这样的人很少,多数人总会碰到一些挫折。我有的时候甚至认为,你不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碰到挫折,就在下一个阶段碰到挫折。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一生都很顺利的,我说你小心,你的挫折在后面,挫折晚来不如早来,因为越晚来越难对付。换句话说,我们普通人,难免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暂时处在逆境中,特别坎坷,各方面都不顺,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问题在于你怎么办?你碰到挫折了,处在逆境中了,你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它,这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苏东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详细的、非常亲切的榜样。他一步一步走过来,他写诗写词,他的心态坚韧、旷达、乐观,我们都可以看到。

——莫砺锋

苏东坡的现代意义

文 |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01
苏东坡一生中间坎坷非常多,很长时间处在逆境中。那么,在坎坷的处境下,你怎么能够淡定的生活下去,苏东坡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话,或者在歌词里有句话说“好人一生平安”,其实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在很多情况下,好人反而不平安,好人反而比坏人更不平安,苏东坡就是这样。苏东坡一生不停的受到别人的妒嫉,因为他才高,很多人妒嫉他,然后诽谤他,陷害他,乃至打击他。所以,他一生是坎坷不断。

他晚年离开海南岛的儋州以后回到中原去。66岁那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两个月的时候,走到了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金山寺的和尚拿出一幅他的肖像画给他看,说这是你的画像,你现在自己来了,请你在上面题首诗

苏东坡就在上面题了一首六言诗,所谓六言诗就是每句话六个字,这首六言诗后面两句是: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就是问你这个人平生有什么功业,有什么贡献,他自己回答,我这个人一辈子到了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三个都是他流放的地方,就是我一辈子就被流放了三次,就做了这些事。

这句话当然是自嘲,自己嘲弄自己,我够倒霉的,一生的贡献就流放了三次。但是翻过来说,这两句话确实说得很对,黄州、惠州、儋州,虽然是苏东坡一生中间的三个逆境,他三次被打击,处于坎坷的时候,但是他的人生在这三个阶段发出光芒来了,他把逆境变成了顺境,他在逆境中有所贡献,这就特别了不起,我们来看一看他怎么走过来的。

02
苏东坡44岁那年被朝廷逮捕,然后被关到大牢,罪名非常重,因为有诽谤皇帝的罪名,这个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

关进大牢的第一天,御史审问他,首先不问你写了什么文章,你说了什么话,却问他:你家里祖上古代有没有“丹书铁券”?

什么叫做“丹书铁券”?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水浒梁山108将,中间有一个好汉,小旋风柴进家里有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就是封建时代朝廷赏给功臣的一个法律文书,就是你这个人是开国功臣,你救过皇帝的命,朝廷赏给你一个法律证书。有了这份证书,子孙后代犯死罪减一等,可以不杀。

这个御史第一个问题就问苏东坡家里有没有丹书铁券,当然没有。他出生农家,他的祖父叫苏序,他家里田比较多,算是富农,不过他自己也种地,没有做过官。他的父亲苏洵因为古文写得好,到50多岁才做了一个九品官。苏东坡和弟弟两个人完全是靠科举制度才进入仕途。

唐宋时代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社会制度,基本精神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前途,你能不能被国家选拔出来,唯一的因素,不是看你家里有没有钱,不看你爸爸叫不叫李刚,而是看你有没有才华,你能不能通过考试这个关,这基本上就是后来欧洲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的雏形。

其实,这些事,审问他的御史明明知道,知道为什么要明知故问?

原来,问一个囚犯家里有没有丹书铁券,这是宋代规定的,审问死刑犯的必经程序,就是估计这个犯人要判死刑的,先要问清楚他家里有没有丹书铁券,因为有了丹书铁券死刑可以减一等,可以不杀,你先要问清楚这一点。御史们问他这个问题,就说明他们内定要判他死刑,把他往死刑上引,最后把他杀掉,所以很险恶。

当然,尽管有人陷害他,有人攻击他,也有很多人为他说话。这里我们必须要帮王安石说公道句话。王安石这时候已经退居南京了,住在紫金山下,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上书宋神宗皇帝,说苏轼这个人虽然是我们的对立面,但却是国家的人才,绝对不能杀,一定要保留下来。宋神宗皇帝的祖母曹太后也亲自出面帮苏东坡求情。由于各方的救援,苏东坡的死罪总算被赦免了,但是贬到黄州去了。

03
45岁那年,大年初一,汴京城里鞭炮连天,苏东坡在两个差役的押解下到黄州去流放。这一下子对他来说是生命中间一个巨大的落差,一次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前面年纪轻轻就考上了进士,后来又考上了制科做了官,也还算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一下子人到中年变成了囚犯,变成了罪犯,流放了,心理要有承受能力才能扛得住。换做现在比较脆弱的年轻人说不定就完了。我经常跟今天的年轻人说,你们要学苏东坡,苏东坡的打击太大了,他都挺过来了。

苏东坡就这样到黄州去了,不单政治上受到严重的打击,处境非常险恶,而且在经济上也一下陷入了困境。

北宋的制度,凡是被流放以后,作为犯官以后,你就没有原来的薪水可拿,工资没有了,朝廷发给你一份非常微薄的生活费。苏东坡家里人口众多,连他的奶妈那时候都跟着他,两个大儿子已经成家,已经有孙儿辈了,家里还有书童、丫鬟。全家人靠那一点点政府发的生活费就不够。所以,苏东坡到黄州的第二年就必须开荒种地,他不开荒种地就没法养家糊口。他怎么会起号叫东坡?就是因为当年黄州的官府把黄州城东边山坡上的一块荒地借给他种。那块荒地面积比较大,有五十亩,但是原来是驻军队的营房,军队开走了荒在那里,房子拆掉了,片地瓦砾堆,苏东坡开荒就是捡瓦片、砖块,捡走了以后才能种地。因为这个地方在东偏的山坡上,那个地名就叫东坡,东坡在那里开了荒,又盖了几间房子,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做东坡居士。假如当年黄州官府借给他种的荒地在黄州城西边的山坡上,他可能就自号“西坡居士”。

第二年的三月初七,有朋友劝苏东坡,说你眼看要在黄州长期生活下去,朝廷不会召你回去,那你必须要解决生活问题,而靠这几块荒地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去买一块好点的地。朋友帮他打听到,有一个叫沙湖的地方有一块稻田要出售,到那里种稻谷是可以打比较多的粮食。东坡觉得不错,就决定要去。

三月初七那天,苏东坡在两个朋友的陪同下到沙湖去看那块地。此行没有买成地,但是产生了一首词,这首词的标题叫做《定风波》,这首词前面有一个小序,写得很清楚。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那天早上临出门的时候看看天,阴沉,也许会下雨,但是还没有下。苏东坡也做好准备,叫书童带着雨具,宋朝的雨具有雨伞和蓑衣,就带着雨伞和蓑衣到半路上去等候。他跟两个朋友在后面走,他的想法是走到半路突然下雨了,有书童可以接应一下。没想到他们刚出门不久,还没有走到接应的地方,突然刮风下雨了,大家都没有雨具,一下子淋成落汤鸡。两个朋友狼狈不堪,苏东坡虽然也淋湿了,但他依然淡定,从容不迫的慢慢的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在吟诗。下午回来以后他就写了《定风波》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今天的话解析就是:你不要听穿过树林打在叶片上箫箫的风雨声,这不妨碍我们一边吟诗,一边慢慢的往前走。芒鞋就是草鞋,本来脚上就穿着草鞋在走,下着雨,随手在路上就捡了一根竹子,撑着竹杖,穿着芒鞋慢慢的走,步履很轻快,心情也很好,像骑着马一样,谁怕呢?有什么可怕的?我这个人披着一件蓑衣,风里来雨里去都走过来了,走到现在人到中年了。

言下之意是,我这个人连政治上的大风大雨都经过了,自然界的一点雨丝风片又能奈我何,有一点点小风雨有什么了不起的,走下去就是了。

果然下午他们回来了,苏东坡这个人很潇洒,虽然田没有买成,但是还跟两个朋友在一个小酒馆里喝了两杯酒,下午带着几分醉意回来了。春风吹来有几分寒意。最后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头看看上午来的时候,朝归路走,回家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风雨也好,晴也好,过去以后一切都归于空,这样走过来,挺过去。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就是写那年三月初七苏东坡一次在途中遇雨的经历,但实际上仅仅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他实际上是写人在一种风雨人生中间应该有的一种人生态度,只要你淡然,只要你从容,只要你坚持,任何风雨都可以过去。

苏东坡就是带着这种心情从黄州、惠州、儋州三个流放地走过来。他在这三个地方可不是一般的过日子,他在那里确实扎根下来了,而且还把人生的低谷变成了高峰。

黄州时期是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大有长进的时期,也是的词作突飞猛进的时期,他以前词写得比较少,在黄州,《念奴娇 · 大江东去》等等一系列的词都写出来了。

在海南岛的儋州,他写了研究《易经》的,研究《论语》的和研究《尚书》的三本学术著作。他后来回到广西,碰到风雨,抱着一个包袱,里面有三个书稿,他摸着这个包袱说,有了这三本稿子,一生没有白过,

所以,苏东坡这个人在逆境中是很好的走过来了。

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读苏东坡
余集:《苏文忠公笠屐图》

04
后人在谈到苏东坡在逆境中的表现的时候,往往片面地归结为他性格中间有一种旷达的因素。

什么叫做旷达?

旷达的基本意思就是看得破、想得开,什么事情不当它太严重,看破一些,退后一步天地宽。

苏东坡旷达吗?他确实旷达,但是仅仅有旷达够吗?不够。仅仅有旷达,他在黄州、惠州、儋州是支撑不下来的,特别是第一次打击,这个打击太严重了,前面一路是春风得意,一下子人生跌入低谷,变成了一个流放犯人,这个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我们在苏东坡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苏东坡到了黄州以后,一开始内心也感到苦闷,感到孤独,感到委屈。他说我很好,我又没有做坏事,我向朝廷提意见,这是出于公心,为什么受到这样的打击,他有这种感觉。他的心情并不是一直很愉快,他也有郁闷的时候,《后赤壁赋》里有八个字,那时候是寒冬腊月的夜里面,跟两个朋友到赤壁山下去,两个朋友留在船上,他一个人爬到山头上去。黄州的赤壁山两百多米,他上去以后,冬天的夜景有什么看的,四顾看看,无非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片箫条的冬景。此时此刻,站在赤壁山风口上的东坡心情不好,《后赤壁赋》里说得很清楚,叫做“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四周静悄悄,有一种悲凉感、孤独感,肃然而恐,内心还有一种恐惧感,因为朝廷还在搜集他的罪证,还在攻击他,他感觉也不好。

但是苏东坡挺过来了,他挺过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旷达,是坚韧,对人生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他有一封信写给朋友,朋友写信安慰他,说你倒霉,碰到了这样的冤狱,现在贬到黄州,说了一大通安慰他。苏东坡就回信说,你干吗要这么悲悲切切地来安慰我,我们这样的人本来对自己的道德是充满自信心的,认定自己在政治上的见解是正义的,为国出力,为国家提意见,这是对的。所以,内心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尽管遭遇不幸了,受到坎坷了,遭到打击了,这个信念是不变的。

所以,苏东坡首先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对他的人生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然后再辅之于旷达,看开一点,不要看得太严重,结果他就造成了一种无往而不胜的精神状态。

苏东坡晚年被贬到惠州,又接着被贬到儋州。北宋时候海南岛是鬼门关,中原去的人十去九不回,他62岁才去的,朝廷里他的对头就希望他死在那里。没想到,三年以后,65岁的苏东坡又回来了,他是就不死。

苏东坡这个人,你可以摧残他肉体上的健康,你没法从精神上打垮他,他精神上坚定、旷达,他能够对付下来。

所以,东坡在逆境中的表现,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对我们普普通通的人都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人生在世,谁不碰到挫折?少数命运的宠儿也许一帆风顺的走过来,这样的人很少,多数人总会碰到一些挫折。我有的时候甚至认为,你不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碰到挫折,就在下一个阶段碰到挫折。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一生都很顺利的,我说你小心,你的挫折在后面,挫折晚来不如早来,因为越晚来越难对付。换句话说,我们普通人,难免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暂时处在逆境中,特别坎坷,各方面都不顺,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问题在于你怎么办?你碰到挫折了,处在逆境中了,你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它,这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苏东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详细的、非常亲切的榜样。他一步一步走过来,他写诗写词,他的心态坚韧、旷达、乐观,我们都可以看到。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