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上进心”正在毁掉你
原贴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Y5NTM0MQ==&mid=2650369000&idx=3&sn=34522cbf2be952bdaeb82ed95f89389c&chksm=bee897aa899f1ebce86f27d686b2ef8aed38ce8fafc9ff9e9deeda16c466b3cedb43f984fd02&xtrack=1&scene=90&subscene=93&sessionid=1552212486&clicktime=1552212487&ascene=56&devicetype=android-24&version=2700033b&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QAjlx4AVpkeAMyZHgDVmR4A3Jk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tY%2FMSISxsdwSI5WAgriMbk38akw81OhxxymPxCFCym8h5vUYHwUORdjuHQTZxXiz&wx_header=1
你越积极立各种志向,堕落的也就越快。很多人,就是被这种表面的“上进心”毁掉的。
文/国馆,微信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
01
▼
你是求上进,
还是积极废人?
刚进大学的时候,鹏鹏的志向很大:
成绩要保持在全班前三;拿国家级奖学金;加入学生会,至少策划一项大型校级活动;找一个靠谱的导师,争取本科发一篇SCI文章。
结果,没过几个月她就破功了:
大学的氛围很自由。她天天都玩,没日没夜地玩。作业,能不做就不做;考试前两星期才恶补,轻轻松松拿了个及格。
别说国奖,安慰奖都没拿到。当初为学习立下的flag,早就倒下了。
学生会倒是参加了,但又不愿意干活又不愿意出点子,几乎没参加过任何活动。这一面flag,也倒下了。
大三痛定思痛,找了个教授准备搞学术,可是看了几本英文书之后就看不下去了,连招呼都不打就离开了研究组。
学术这一面flag,也成功倒下了。
鹏鹏看着自己的大学四年这样过去了,只长年纪不长见识,非常悔恨。
明明初心都很足,但为啥就是坚持不到最后了呢?
想起了之前流行起来的一个词儿:积极废人。
表面上看,你在求进步,你在不断渴望改变自己,你很上进;但其实你不过是在用一种虚幻的方法,掩盖你的懒惰。
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你越积极立各种志向,堕落的也就越快。很多人,就是被这种表面的“上进心”毁掉的。
02
▼
变成积极废人,
是人性
2017年新年期间,美国的Statistic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对1273名民众展开调查,发现人们最喜欢定下的目标都是这些:
1.减肥、健康饮食(21.4%)
2.自我提升、改善生活条件(12.3%)
3.学会理财(8.5%)
4.戒烟(7.1%)
5.花更多时间陪家人(6.2%)
6.学点新东西(5.3%)
7.找到一生的爱人(4.3%)
8.换份更好的工作(4.1%)
为什么要拿美国的数据来说事?因为只要看看这份数据,你就知道全世界的年轻人立下的flag都差不多。
然而,在这些立下誓言的人当中,只有9.2%的人表示自己曾经成功实现愿望,十分之一都不到。
42.4%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实现过任何一个承诺,27.4%的人表示,他们通常在许诺的7天之后就放弃目标了。
“积极废人”容易患上“虚假希望综合症”:
“当人们在一开始就将不现实的期待当做目标,尤其是这些不现实的愿望异常强烈时,他们会比实际情况要乐观很多,会创造一些虚假的‘痴心妄想 ’,来使自己相信这些愿望是可以达成的。”
但由于愿望都是不现实,你就会很容易受挫败,从而改变目标。下一个目标同样难以达成,你再一次受挫败,再一次改变目标。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而更可怕的是,这是植根于人性中的绝望。
“积极废人”,就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处境。如果你不能从这种境况中挣脱出来,你的生活真的会变的一塌糊涂。
03
▼
我们之所以轻易放弃实际行动
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自控力
在畅销书《自控力》当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实验:
2007年,研究者设计了一个比赛——他们选了19只黑猩猩,和40名来自哈佛和马普研究所的学生,较量一下自控意志力的强弱。
比赛的方式,是双方要忍住不吃零食,以此赢得更多的食物。
第一环节,所有参赛者可以选择2份或6份自己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当然,不管是动物还是人,他们都选择了6份食物作奖励。
这原因很明显: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越多总是越好的。
第二环节,研究人员把选择变得复杂了一些:他们让参赛者有机会立刻吃掉2份食物,或者等2分钟,然后吃掉6份食物。
谁会更能忍耐呢?
出乎意料的是: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以获得更大的奖励;而人类大学生,却只有19%的人愿意等待。
人类的自控力,比黑猩猩的自控力还要差!
怎么解释这种行为呢?
我们需要借住经济学家的“延迟折扣”这个概念: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当你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
很少的延迟时间,就能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价值。
比如,仅仅是120秒的延迟,那6份食物的诱惑就远远小于2份食物的诱惑。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类会考虑未来:“吃完了这2份的食物,也许还有下一份分量更大的!不用怕,满足了现在的享受,将来还有更大的享受。”
而动物不会这样想。对于动物来说,他们没有“未来”的概念:2份和6份都是他们当下的选择,他们当然选择6份那一份。
即刻满足,是人类的天性。“积极废人”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现代人普遍有多种诱惑摆在你面前:
要背单词书?不如先看一部新上的电影吧;要健身?不如先吃一份新鲜做好的蛋糕吧;要写篇文章?不如先睡个午觉吧。
你积极奋斗的行动,就被这样的种种诱惑所绊倒,志气消磨殆尽,而后只能看着自己立过的flag一根一根倒下了。
04
▼
人控制不住自己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之前极火爆的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的导师TalBen,曾经讲过自己的故事:
大二的时候,他参加了壁球队。他并不是太喜欢打壁球,参加的原因,完全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
毕竟上了大学,得多参加一项活动,多认识一些朋友。
壁球队要求每天都要训练,一训练就是高度紧张的强度,以至于他每天只能够保留两个小时学习。
虽然不喜欢,但是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TalBen干得还不错:壁球赢了几场比赛,学习也没落下。
而且由于每天只能有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所以他更加集中,学习效率非常高。
放假的时候,他非常期待:因为自己终于找到大把时间投入学习,效果应该更好。
结果没想到:“与高效学习相反,我反而效率变低了很多。”
他本来想每天早起,看几页书,读几份文献,写几页综述。但他发现他根本做不到:早起他同样会赖床,看文献看着看着会google其他乱七八糟的网页,学术文献看了几行根本看不下去。
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比自控力或者意志力更能够影响你是否实现愿望的,是你的习惯。
打壁球的时候,TalBen的自控力是怎么来的?通过日复一日的强迫训练。包括他学习的高效率,也是通过日复一日不得不在两小时内完成任务而来的。
一旦你养成了习惯,习惯就会发生作用:就像人一天要吃三餐,起床过后要刷牙洗脸。你不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就能够完成这些动作。
到底是意志力够强,形成了自己的习惯;还是习惯够好,才显得意志力够强?TalBen告诉我们:后者才是正确的。
因为,他放假以后,原来的习惯彻底被打破了,他的意志力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原来的学霸,也变成了“积极废人”。
05
▼
我们应该怎样摆脱“积极废人”?
本质上来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够好,意志力才会够强。
那么,人是怎么养成习惯的?
首先我们得知道,人有两种习惯:一种是日常性习惯。比如上面提到过的一日三餐、刷牙洗脸,你必须得养成这样的习惯。
但人还有另外的习惯:习得性习惯。
习得性习惯,是你通过强迫自己可以养成的习惯。但是你可以养成任何你想养成的习惯吗?很抱歉,不可以。
我的同事小松就很典型。
小松读本科的时候,所有科目都学得不错,唯独英语。他可是要立志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人,所以只得让自己克服这一道障碍。
他用尽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连续21天强迫自己每天背100个单词;强迫自己去跟外教聊天;强迫自己每天看一小时的英语视频……
最后却不得不放弃。
“我他妈的就是学不进英语!”
这样放弃过后,他转向学了日语,而且报考了不用考英语的专业——中国近代史。
最后他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有一个悖论性的真理:一个习惯,只有当你真正喜欢上,你才会养成,哪怕你是被强迫养成的。而且你的养成,并不是因为强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喜欢。
而不喜欢的事,哪怕你再强迫自己也养不成对它的喜欢。
06
▼
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
所以,拒绝成为“积极废人”,我们给的第一步建议,就是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
“真正喜欢”,这本来是一个很主观的词。
丁肇中先生却给这个主观的词下了一个很有效的定义:
“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点力气就做得比别人好,你就会喜欢上这件事。”这就是你应该会喜欢的事情。
比如物理。很多人死活读不进去,丁先生做学生的时候却读进去了:很简单,因为他不花很多时间就能把物理和数学考满分。
你会不喜欢自己轻松考满分的科目吗?
应该不会吧。
再举一个村上春树的例子。
快30岁的时候,村上春树才开始写小说。刚开始他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小说写完了投稿给征文大赛,结果意外拿奖。
村上春树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这样说:
“我想,如果当时不是小说拿奖了,证明我还能写小说,可能我以后都不会再写小说了。”
得知了自己原来还有写小说的天赋,村上春树才下定决心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开始了被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作家生涯: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跑步,然后一上午写作,下午继续跑步、游泳,晚上十点钟准时上床睡觉。这一坚持,就是四十年。
强大的意志力,其实是从找到自己擅长的喜好开始的。
07
▼
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
拒绝成为“积极废人”第二步,当然就是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如何养成习惯,大家肯定听到很多具体措施,比如“21天法则”、“目标可视化法则”,零零总总。
这些方法都可以,总有一种会适合你,最重要的是坚持。
所有养成习惯的方法,其实都有一个本质的“脑回路”。
在著名的畅销书《习惯的力量》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习惯形成的“三步脑回路”:
第一步,你的大脑存在一种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你的惯常行为开始发动,引导你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步,完成了行动以后,你得到了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了好处,从而记住了这一个行为,养成了习惯。
以你养成读书这个习惯为例:
比如,你可以设置每天晚上洗完澡之后开始看书。“洗完澡”,这是一种暗示,暗示你应该要开始看书;
你可以规定每天看书应该看完多少页,形成惯常行为;
读完书以后,你可以奖励自己一些日常比较难得的享受,比如奖励自己一双限量版的球鞋、或者一支比较贵的口红。
当然,如果这个习惯是你所喜欢的,而不是别人强迫你的,那么你可以不需要任何物质奖励,因为每一次进步得到的喜悦都会是对你最大的奖励。
朝着养成好习惯这个方向走,你就能够一步一步摆脱“积极废人”的陷阱,成为真正的“积极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