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尊贵的过客
用户名 密码

随便聊聊哦

【返回论坛】
楼主     发布时间:2019-10-14 17:41:57   点击:23次

作者:过客
积分:0
    你现在吃过的亏,是以前装过的懂

原贴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fgm2H5u8Tk4RhEeeEpu7w

越来越体会到装懂的害处,最可怕的是装着装着连自己都信了,以为真的懂了,然后毫不谦虚,听不见他人观点,自顾自地以为,活得狭隘且自大。
文/梁爽,微信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01

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活捉一个装懂姑娘。

法学专业的小蔡刚毕业,上台寻求法务助理的工作,凭着宜人的形象、谈吐和台风,一上场就获好感。

进入正题后,主持人问她如何理解“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句话。

小蔡毫不客气、开口就答,“法律就是帮助弱势方,和强势方有一个基本的对等”。

人力资源专家紧急叫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起码的认知。专家觉得法律生不该说出这样的话,提醒小蔡要严谨。

主持人又抛出了一道情景题,“假如嘉宾上台表演双节棍而受伤,要告栏目组,请问我有没有责任。”

小蔡又毫不客气、开口就答,“如果你提醒过嘉宾有风险,要量力而为就没责任,不提醒的话有40%的责任”。

嘉宾又听不下去,“才刚提醒完你要严谨,你张嘴就说40%,这属于无因管理,栏目组要对所有人的安全负责”。


经过两轮下来,嘉宾、专家和主持人一致认为,小蔡专业不扎实,说话漏洞多,不适合做法务,建议她转行。

在小蔡身上,自信的表述和不精的学艺所构筑的反差感,栩栩如生地符合了我心中对"装懂"的定义:1是毫不谦虚;2是自以为懂。

看完这段,我有很多感触点:

从装懂者的角度,如果专业知识过硬的话,工资起点会高很多,如果谦虚承认不确定的话,给人印象更好,也可能获得指教;
从明眼人的角度,当装懂者侃侃而谈时,懂理论、通实践的人一眼就看穿你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揭不揭穿看人家心情;
从旁观者的角度,不要被装懂者自信的态度,唬人的数据,高深的字眼所震住,运用逻辑和知识去分析,不被牵着鼻子走。

02


我最近也被装懂坑了一回。

之前和久未联系的老友打电话,恶补这些年各自的历程。

他对我自媒体写作很感兴趣,边听边问,从自媒体写作的趋势、出版行业的现状,到创作瓶颈的克服、行业达人的风格分析,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热切分享。

我对他改行做游戏画师很好奇,他说自己平时看哪些神话故事能启发灵感,怎样精准设计人物形象,行业里好玩的人和事,新出了什么画具设备……

当他讲到行业大拿的名字,绘画设备的英文品牌,某种画法的难度与技巧,某种风格的应用和兴衰时,我不知道是怕不懂提问很丢人,还是怕他解释起来费劲,我点头应答着,仿佛自己很懂的样子。

事后当我写文章,想引述他的某段工作细节,发现自己很难准确描述出来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场几个小时的聊天,他赚了,而我亏了。

他之所以赚了,因为他不懂就问,问得很细,逼着我打好多比方,切换不同角度解释给他听;

我之所以亏了,因为我不懂装懂,对于有价值且没懂的地方,我没有刨根问底选择忽略。

圈子不同,何必装懂。

以为装着装着就懂了,其实装着装着迟早露馅。

03

作家冯唐声讨油腻青年,第一条就是:装懂。

“不愿意认真学习,不能掘井及泉,只是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张嘴就是名词概念,再细问却是一脑子浆糊。

暂时装有快感,一直装下去就会在最好的年龄错过真正可以牛的机会。多学习,多研究,对真正热爱之事,真正投入精力。”

被戳中痛处,与其急眼,不如反省。

我和身边很多人,多为不同程度上的装懂者。

接触过一些追风口青年,谈话内容高频穿插“云大物移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开口“无人”,闭口“新零售”,爱用高级而唬人的概念词汇,以标榜专业度。

结果往细一问,大部分连新词都解释不清楚,懂得还没我多。

我自己也没好到哪去,虽然不会对不懂的东西高谈阔论,但不少事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最佩服的两种人,一是对待职业,能够匠心深耕到精通;二是对待爱好,能从门外汉进化成小行家。

但我间接性佩服,持续性凑合,羡慕别人学艺扎实观点有料的是我,密室里犯懒凑合没有深挖的也是我。

越来越体会到装懂的害处,懒得系统钻研,习惯不求甚解,可能在别人面前出尽洋相,可能有见识的人不带自己玩,可能错过职业跃迁的机会,而且也丧失体悟到精通带来的深层次满足感。

最可怕的是装着装着连自己都信了,以为真的懂了,然后毫不谦虚,听不见他人观点,自顾自地以为,活得狭隘且自大。

04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装懂之人?我觉得有两点:

1,不懂做不到就问,也别装懂
有些人动不动就立人设,喜欢这个,擅长那个,毕业于名校,往来无白丁,拉高期待值后,又经不起细问。

我见过越懂的人越谦虚,发表看法之前,会带句“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的前缀,配句“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的后缀。

中间的表述不卖弄,能通俗而准确地让外行人听得懂,让内行人也挑不出错。

而越不懂的人越自大,没什么缤纷阅历,却大言不惭,感慨这就是人生;没什么深入研究,却不懂装懂,觉得就这么回事,喜欢用肯定句+概念词来虚张声势。

对于不懂的东西,侃侃而谈简直把自己不懂的事昭告天下,笑而不语还能暂时隐藏不懂的事实。

谦虚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确定,比不懂装懂强太多了,还能趁别人好为人师时,张开毛孔学习一番。

2,从爱好训练弄懂的脑回路
前段时间重听《晓说》的番外篇,觉得太有必要二手转述下高晓松的学习方法。

有人问他如何记住那么多信息的?他说一是喜欢,二是过临界点。

他举例说明,年轻时对青楼感兴趣,边看书边做表。

第一行:历代青楼女的大名;第二行:特长,比如鱼玄机擅长写诗,李师师很会弹琴;然后画一个矩阵,青楼女与大名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一栏:结局,哪些嫁人,哪些自杀。

他小时候边看水浒三国,边画阵图。

发现《三国演义》能画出来,方位和方向,一夜能走几里,能走到什么地方,几乎都符合实际;

但《水浒传》就画不出来,推定施耐庵没有行过万里路,里面很多东西是想象。

做脱口秀是高晓松的事业高峰吧,但在这个高峰之前,他曾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挖过,总结过,思考过。

我觉得奔着精通去,这个特质特迷人。何以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于至善。
从来只有精通某一领域的“精英”,没有到处懂皮毛的“广英”。

像高晓松这种肯在爱好上花大力气的人,连业余爱好都能发展成事业巅峰, 而很多人别说兴趣爱好,对所学专业和本职工作都一知半解。

养成弄懂的脑回路,不论是工作,或是爱好,你以前装过的懂,经过时间累加的拉伸和变形,都是埋下的雷,变成贫乏胆怯和虚张声势。

别以为滥竽充数也是数,不懂装懂也是懂,绝对不是,别被装懂给害了。

你现在吃过的亏,是以前装过的懂!

回复这个贴子
引用

【返回论坛】


回复主题:
回复内容(可拖动回复框右下角调整大小):
文章内容支持少量UBB代码,请参看UBB使用说明
用户名:
email:

 
Powered by kjtoday 20240915 | 友情链接:和讯   |  站长博客 |    站长留言板 |    管理员邮箱地址:3293815@qq.com   |   2019年11月5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