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花钱找陌生人解决,就不要让熟人免费帮忙
原贴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Y5NTM0MQ==&mid=2650367855&idx=1&sn=5a2d0bc048836437a7ddc0b594bd57d8&chksm=bee89b2d899f123bda3cf5efdb1f6898d2b9e0a63befb1294e2dbed4d0490e560d8391e2fa78&scene=90&sessionid=1542466282&ascene=56&devicetype=android-23&version=26070339&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wABAAoACwANAAMAI5ceAFaZHgCJmR4AAAA%3D&lang=zh_CN&pass_ticket=%2BAE3I4xtZKEJct2QGsKB8DBofzdQaLWruzNF0DBajuOchpVVukBVNB%2BjJHvC0uLk&wx_header=1
不占“熟人”便宜,是人际交往中的最高修养。利用“人情”为自己谋利无异于买椟还珠,维持一段关系最高级的方式,就是明算账。
文/Spenser,微信公众号:Spenser(ID:spenserandhk)
01
▼
这个周末本要去参加一场婚礼,谁知下午收到新娘的群发消息:实在对不住,婚礼延期,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我们会另行通知,抱歉了。
我一愣,翻翻聊天记录发现电子邀请函都是提前半个月发的,怎么就突然变卦了,出于关心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吗?新娘秒回了个哭脸,不是哪一个环节,是全乱套了。
她郁闷地说,早知道宁可多花一倍的钱,也不找便宜的熟人帮忙。
看见“熟人”两个字我就懂了,又是中国式关系里随处可见的陷阱。
为什么说是陷阱?因为在这里没有等价交换,也没有契约精神,只有“人情”,才是流通最广的货币。
02
▼
有种隐形高管叫“老板的熟人”
很多大公司在给员工的面试申请表上,都有这么一栏: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本公司任职。
据58%左右的HR表示,他们会格外关注这一栏内容,而其中83%以上的公司承认会秉持“举贤避亲”的态度,尤其是“人事”、“会计”等特殊岗位招聘,宁可把“结党营私”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也不愿意冒风险。
但是也有中小型企业的老板表示,要想完全做到“举贤避亲”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只要“熟人”一开口,在这场人际关系的心理博弈中,输是常事。就算赢,也赢得不爽快。
“董事长专业户”冯仑就在《野蛮生长》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某天张三开车违规,被交警拦住,对方喊他,“大哥,你咋在这儿。”一看是熟人,张三赶紧说:“对不住,刚才接了个电话没注意。”交警说没事儿,反正没摄像头,过去吧。
张三顿时觉得挺爽,不仅省了罚单,交警还管自己叫大哥,挺有面儿的,就说:“兄弟,改天一块吃饭。”
第二次违规,还好熟人又在,张三笑着说:“明天,我请客。”
席间闲聊,张三顺嘴一问:“最近弟妹在忙啥呢?”对方叹气说:“你这弟妹没啥本事,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要不让她去你那找个活儿,工资你看着开,别让她在家待着就行。”张三说:“没问题,咱俩都这么熟了。”
过两天弟妹来上班,虽然工作没技术含量,但工资也不能太低了。加上每月还得买保险,加起来一个月得多3000块钱左右的开支。
上班三个月,交警兄弟打电话说:“大哥你能不能好好管管手下的人,少欺负我媳妇,没上过大学怎么了,没上过大学也是人。”
张三上班,发现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这位“熟人弟妹”的来头,个个都敬她三分,俨然升级成“隐形高管”。张三终于忍无可忍,给交警打电话,既然弟妹在这不开心,干脆回家。我每个月给开两千。
这就是传说中的“熟人陷阱”,一开始用蝇头小利满足你极大的虚荣心,等到偿还时才发现,你贪过的小便宜,会变成甩不掉的大麻烦。
正如《致命人脉》里说的,人情是开路的利剑,也是自缚的茧。
03
▼
有种“软暴力”叫,“咱俩都这么熟了”
虽说社会越来越市场化,但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也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就能改变的。
我一直觉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词挺有意思的,对中国式人情社会总结得极为精辟。尤其是对思想传统的创业者来说,一旦小有所成,各路“熟人”就上门了。
还有的人,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就特别重视“人脉”,还想当然地把“人脉”跟“熟人”划等号。
事实是,与其迷信“熟人好办事”,不如埋头提升自己。
如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说:“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作家李尚龙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上大学时,他参加了三个社团,只要有活动,他就会出席。而且特别热衷于“交朋友”,见谁都管人家要电话。就这样他拥有了很多“人脉”。
有次,他碰到一件麻烦事,想找朋友帮忙,但是他打遍通讯录上每个人,竟没有一个人答应帮忙。多年后,他成了畅销书作家,慢慢发现一件事:“我现在遇到什么事找人帮忙,基本上就没有人会拒绝了。”
他才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没能力,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咪蒙在《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里不就说过,功利的背后,是对你努力的肯定。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强大自己。
04
▼
不跟你讲钱的人,别和他交心
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方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是攀关系、讲交情,人家是订契约、谈利益。
我们有时觉得西方国家的人太冷漠,但仔细想想,其实这样做好处太多了。
创业初期跟一同行闲聊,当时他挺有感触地跟我讲了件事,他们家二宝刚出生的那段时间,两边老人不方便来帮忙,他就想请个保姆。但老人一听说保姆的工资比自己的退休金还高,就举荐了一个远房亲戚,说管吃住就行,也不要工资。
一开始他跟老婆感激不尽,还特地重新布置了客房。谁知不到三天,他就意识到问题。亲戚不按老婆叮嘱的方式冲牛奶,抱孩子的姿势也不对,换尿片更是看得你急眼……但他跟老婆还不能发火,毕竟人家没有拿你工资。就算是“提醒”也要注意语气,实在太憋屈。
后来终于找了借口送走亲戚,果断请了月薪上万的保姆,贵是贵,但省心啊。而且对方也会因为拿了这份钱,做事格外专业负责。
他当时说的这些,其实我深有体会。
我是很忌讳找“熟人”帮忙的,尤其是这种不谈钱,只谈情的熟人。我刚创业不久,公司就出过这么一个事,当时团队建立初期,就一个设计人员,正好他请了丧假,我就说尽快找个靠谱的兼职来做个海报。
当时是新来的员工对接这事,迟迟没给我结果,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对方在改。一下午过去,我又催问了一遍。小姑娘支支吾吾地说,对方说要晚上10点左右……
我问她,难道一开始没有约定交稿时间吗。她说讲好了,但是人家也有正职,挺忙的……
我觉得不可思议,既然没有空,就不要接单子,这不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吗。
这时小姑娘委屈地哭出来,她说,可是人家没要钱啊,纯粹就是帮我忙。我也是想帮公司节约钱……
看她哭那样我也挺心疼的,第二天就跟人事说,让她不用来了。
然后马上在设计网站上发了单子,5秒后就有人接单,晚上下班前,一张超出我预期的海报就发到邮箱了。
这就是市场化社会的省心之处,与其用免费的“熟人”,不如让陌生人赚钱。
而且我一直认为,不占“熟人”便宜,是人际交往中的最高修养。利用“人情”为自己谋利无异于买椟还珠,维持一段关系最高级的方式,就是明算账。
只要涉及商业合作,我们就讲价钱,谈利益。如果你跟我说,就当帮我忙,那不好意思,我们还是做普通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