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性迟到者的自白
原贴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3I_DCj6eQNS6eRCbiaT_A
1
说来惭愧,我是个习惯性迟到者。
好像除了大型考试,各种各样的场合都掉过链子…上课就不必说了,聚会、面试、看电影以及乘车打的,不是错时就是晚到。
上学时,因为起床晚路途远,我隔三岔五就被老师约谈,宁可选择旷课也要躲开进教室的难堪;
毕业了,出门远行赶飞机,怎料遇上高峰期。我狼狈着拔腿狂奔,拖着箱子在天桥上跑东跑西…
快记不清了,因为迟到,改签了多少行程,耽误了多少时间,白费了多少心力。
实习那年,第N次与迟到抗争失败后,我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邻桌同事小哥,每天早起早睡早打卡,烧好水,开电脑,便可悠哉悠哉,随时进入状态;
而我呢,磨蹭来磨蹭去,被自己气到跳脚,却又无计可施。尤其电话打来,还在赶去路上,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刹车声、鸣笛声、行人过马路、绿灯转红灯,在脑中乱作一团。我只能忍不住自责——
为什么没有算好行程,为什么没有提早出发,为什么不能好好掌控时间…
那些迟来晚到的坏习惯,摆不脱丢不掉,真是糟。
2
如果说,迟到者都是相似的,迟到理由则各有不同。
比如我的好友M。他是出了名的慢性子。约好碰头时间,左顾右盼不见人。短信电话催问,他总说“快了快了”,“等下就来”。
终于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啊我拖延症犯了!”说得如此坦然,好像背过百遍台词的话剧演员一样滚瓜烂熟。
反窥他们的潜在心理,似乎都挺一致:我以为我不会迟到。
有些人心存侥幸,时间感差。本来出门只要两分钟,偏偏东收拾西收拾,一不留神半小时;
有些人性格散漫,行为拖沓。做事时注意力散碎,翻翻报纸,打盘游戏,玩玩手机喝奶茶;
还有些人呢,吊儿郎当惯了,潜意识里无所谓。他们一味相信,迟到不是大事。
当“迟到了”和“拖延症”挂钩,就像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虽错但不自知。
在等待过程中,朋友可以谅解,车票可以改签,机会可以重来。那些“下次我就改正”的虚假慰藉,是定心丸,又是止痛针。
就这样,他们重复着迟到—懊悔—再迟到的循环,心惊又上瘾。
3
比起偶尔为之,更惹人厌的,是惯性迟到。
明明吃够了这般苦头,总是屡教不改。非得撞了南墙难回头,才学会痛定思痛。
想起半年前的某次采访,算是给我上了一课。
对方是个小说家,平时深居简出,便约好上午见面。临出门前,我忙着化妆、描眉、理材料。等拾掇完,又想起采访稿没打印,录音笔忘了拿。
再看手表时,早就过了九点半。估计越急越不顺,翻遍打车软件,迟迟没有师傅接单。
好歹上了路,却又避不开拥堵路线,和望不尽的车流长龙。
“我还有半小时到,您再等等可以吗?”
“不好意思。手头有事,下回再说吧。”
颇意外的是,老先生没怎么搭理我,此后短信未回,电话拒接。一开始我很挺憋屈,心想着怎么不尊重人呐?牌儿大就了不起吗?
之后跟我妈吐槽,她倒是一脸嫌弃,瞪我:“那么,你先尊重别人了吗?”
那时才恍然,原来没那么多借口,更没有资格粉饰。不是谁都能接受我的怠慢,也不是谁都会无条件忍耐。
事实上,我迟到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内损自己,外耗他人。
被拒之门外,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4
到现在,我逐渐成为,去哪儿都提早一步的人。
因为怕出错,怕堵车,怕停运,怕有任何波折发生,干脆早出门,提前到,在附近等。养成习惯后,也有心得如下:
1撕掉“拖延症”的标签,别再拿它当幌子
拖延不是病。当你明码标着自己能什么,不能什么,便有可能“放弃治疗”,寄生在所谓的标签里。
像什么纠结犹豫,都怪处女座的完美主义;发呆走神,都是双鱼座的多愁善感。
何必骗自己,你只是没责任心,任性又懒散。
2细分步骤提高执行力,凡事提早15分钟
如果平日里效率不高,不如随时戴表,把它调快一刻钟。比如9点正式上班,你8:45打卡。
乘公交半小时,就请8:15上车,7:55穿衣、换鞋和出门。以此倒推,得出独属于己的“准点时刻表”。
起床、洗漱、开会、应酬、聚餐…你无需活成excel表,但请少拖延多抓紧,莫给人家添麻烦。
迟到这件事,各人有各自的症结,不存在速效剂,更没有万能丹。
与其浪掷,不如绸缪。
你是你自己的药。
(来源:大樱桃与小灯泡)
|